第二次咨询:
本次咨询目标:帮助寻玮完成自我探索。
在第一次咨询时进行的测试显示,寻玮人格类型为SAC,职业兴趣也比较分散。
寻玮通过朗途测评,寻玮的职业发展报告显示:寻玮的人格类型属于攻关型,即: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偏好分别是::外向直觉情感知觉。心理动力类型为:主宰型、坚守型。
咨询师杨:你能谈谈完成测试之后,自己的感受吗?
寻玮: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测试,感觉很新鲜。
咨询师杨:指的是测试的过程吗?
寻玮:嗯。测试的结果也让我感到新奇。
咨询师杨:那你觉得测试结果和你的实际情况符合吗?
寻玮:我觉得是比较符合的。测评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特别是测评对报告我得发展建议,我觉得特别好。
咨询师杨:职业咨询的过程是一个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澄清和自我确认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正式测评还是非正式测评,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测评,帮助你分析你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和不足,并进而提供能帮助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控制自己的不足的建议。使你可以对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成长方向有更好的把握。
寻玮:我觉得就是特别有用。如果能早一些做这样的测评就好了。
咨询师杨:其实现在也不晚的。我们下面可能要做的工作是,结合测评结果,回过头来再看你以前思考过的发展方向,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想法,能谈一谈吗?
寻玮:我感到,我以前考虑过的一些目标除了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外,现在看起来有几个并不是适合于我的。
咨询师杨:比如说……?
寻玮:比如从事IT行业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以前只是觉得这样的工作收入高、也很体面,现在看来无论从我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看,都是不太适合的。
咨询师杨:看起来你已经注意到了进行职业定位时的岗位和个人的适配性问题。我建议你可以再详细了解一下你所选择的心理咨询师杨、人力资源经理、律师、记者、高校教师这些职业方向所要求具有的特质,然后看能不能从适配性的角度进行一个排序。
寻玮:我想是可以的。
咨询师杨:我建议你不必这样着急。排序也许是可以很快做出来的,但排序的过程常常是一个决策和选择的开始,建议你不必考虑只是要一个结果,而是要自己慢下来,尽可能多地去对目标多一些了解,也要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的排序对你来讲才有意义。
寻玮:那我是不是应该去深入了解一下我所选择的目标方向。
咨询师杨:没错。你可以花一些时间去深入地去做这项工作,比如说可以通过网络资讯、行业人物访谈、实地考察、亲身实践等方式去了解。
寻玮:这么麻烦呀?
咨询师杨:不要怕麻烦,因为职业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存在着职业决策困惑的人来说,对外在工作世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次咨询过程中,寻玮很认同通过评估工具进行自我探索的意义,也不自觉地运用了匹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目标筛选过程。为了使她更深入地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理性分析,我建议寻玮接下来能真正去了解自己选定的职业目标。在结束第二次咨询时,我给寻玮介绍了“生涯平衡单”这一评估工具,使她的选择能考虑到自己和家人的价值观因素。
第三次咨询:
本次咨询目标:帮助寻玮分析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
本次咨询一开始,寻玮向我报告了她职业选择的排序,依次是:教师,记者,心理咨询师杨。我看了她的生涯平衡单,教师的得分是46分,记者的得分是40分,心理咨询师的得分是34分。
咨询师杨:我很好奇,你作出这样一个排序是做了什么样的工作之后才得出的。
寻玮:经过两次咨询以后,我对自己和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进行了冷静地思考,尽管我所选择的成为IT行业精英、人力资源经理、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目标都是我想做的,但我觉得和高校教师、记者、心理咨询师这三个目标更适合于我,而且觉得与自己现在的知识积累和准备有联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咨询师杨:从你的生涯平衡单看,你把高校教师作为你的第一目标。
寻玮:嗯。我内心其实一直都想象着自己将来作为一名老师的形象,也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很好的老师。
咨询师杨:回过头去看你的自我探索,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你觉得教师这种职业和你自己相匹配吗?
寻玮:我觉得自己挺喜欢做教师的,也符合家人对我的期望。
咨询师杨:如果你把高校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你觉得接下来你应该做什么?
寻玮:我应该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咨询师杨:呵呵。怎么去努力实现呀?
寻玮:……(显得有些窘迫)
咨询师杨:之所以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可能是由于没有把目标有效分解的缘故。比如说,你觉得要成为一名高校老师,自身得具备哪些条件?若自身目前不具备,应该如何通过行动去获得这些条件。
寻玮:老师,你觉得高校老师应具备的条件都有哪些呀?
咨询师杨:要成为高校教师,我觉得对你来说,可能首先要考虑学历提高方面的问题。
寻玮:我以前一直在考研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现在我觉得变得迫在眉睫了。
咨询师杨:当然,除了学历上的要求硕士或者博士之外,可能还会有学科、学术上的要求,比如说学习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并对其中的一门或几门学科有较为深入地研究等。
寻玮:以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
咨询师杨:主动了解工作世界是职业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建议你要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再多一些了解。
本次咨询结束时,我告诉寻玮可以通过访谈和职业信息查询的方式,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将自己的职业目标清晰化。另外,我提供给了寻玮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词汇表,希望她对自己的个人技能有所认识,并和高校教师所要求具备的技能进行比照。
第四次咨询:
咨询目标:指导寻玮制定行动方案。
寻玮在本次咨询一开始,向我叙述了她访谈她所在学校教育科学系一位副教授的过程。
她说这位副教授姓高,在大学一年级时是她的心理学老师。寻玮向高老师谈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想成为一名高校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高老师对寻玮给予了很多鼓励。并向她介绍了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开设的课程,比如高等数学、神经科学、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等基础课程等,高老师还告诉寻玮,在心理学研究生学习期间,要做大量实验,如动物神经解剖、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操作性非常强。寻玮对于心理学还要学习高数、统计学是第一次听说,对于文科的学生有难度,但好在自己高中时数学很好,对自学高数很有信心。
咨询师杨:听起来你把高校教师的目标定位在了心理学方面。
寻玮:我觉得我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美国影片《心灵捕手》中,罗宾·威廉姆斯所饰演的心理咨询师尚恩帮助天才青年威尔走出童年受虐阴影的故事对我震撼很大。
咨询师杨:看来你对心理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真的兴趣很大。
寻玮:我和高老师的谈话结束后,我马上去图书馆借了高老师推荐给我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咨询师杨:你若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感兴趣,我给你推荐一本书《登天的感觉》,你也许会有收获。
寻玮:谢谢老师。我感到这几天很充实,不再像以前那样心里面空荡荡的了。
咨询师杨:是不是因为做一名高校心理学教师目标确定下来了,自己有了动力的缘故?
寻玮:真的是这样!我一想到要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自己就充满了动力。
咨询师杨:你有行动计划吗?
寻玮:有!我想先把英语抓起来,再到数学系旁听相关高数和统计方面的课程,再利用业余时间涉猎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咨询师杨:你的行动计划有没有具体、详细的时间安排?
寻玮:还没有。
咨询师杨:一个有挑战性目标要实现,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不要用含糊笼统的语言,这样的目标才有意义。
寻玮:是不是要写出一个书面的计划。
咨询师杨:对!要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来指导、控制自己的行动。职业规划的最大意义在于让人有效的行动。我建议你制定出自己为实现高校教师这个目标的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长期的、中期的、近期的、当下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如果你愿意,可以将你的计划发到我的邮箱分享。
寻玮:我很愿意。也特别想得到老师的指导。
在本次咨询后,我收到寻玮的“成为一名大学心理学教师行动计划”。我和她就计划中的时间模糊问题在电话中交换了意见,建议她对目标的实现由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同时告诉她自我激励和奖惩措施对于行动的促进作用。